洽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记叙文怎么写得高分(这样的记叙文才能得高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10:34:03    

“和解”导写示例

【题目】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

有时候,和解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有时候,和解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有时候,和解是消除争议的方案;有时候,和解只是无奈的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和解;有时候,我们拒绝和解……

关于“和解”,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和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导写】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标题是核心,作文要紧扣标题“和解”来立意、行文。“和解”是一个常用词,不难理解,审题难度不大。“和解”的前提是有矛盾、冲突。那么、由矛盾、冲突到和解,必然涉及到主体,这主体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可以是人与自我的内在的和解,也可以是双方之间的外在的和解,甚至可以是多方之间的多向的和解。

作文题有引导语,这是命题人的良苦用心,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语共三句话,是从三个维度对“和解”作提示。每句话中有两个分句,用分号隔开。审读引导语,有助于立意、构思:“和解”可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也可以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可以主动寻求“和解”,也可以坚决拒绝“和解”……引导语在6个“有时候”之后还有省略号,给考生充分的自由空间。

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讲故事的能力上。如果说议论文是“表达”,直接将自己的观点、态度说出来,那么,记叙文则是“表现”,要演绎一个精彩的故事来表现主旨。记叙文的主旨不是直接说出来的,固然可以巧妙点题,但不必通过很多议论来突出主旨。有的作文在开头、结尾都有大段议论,这样“穿靴戴帽”的记叙文面目可憎。优秀的记叙文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以故事情节表现主旨,不点题也不影响其表现。优秀的记叙文,故事要“有意思”,引人入胜,又要“有意义”,耐人寻味。

由矛盾、冲突到和解,情节有逆转,这逆转是否自然而合乎情理,是决定作文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记叙文要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不是胡编乱造,即便写的是虚构的故事,也要有艺术的真实。

写作记叙文是创造性的劳动,有的作文或“复述”历史事实,或“复述”名人故事,或套用其他作品的故事框架,自己创造的成分很少,这就好比是在已有的树干上添枝加叶或稍加改变,哪里比得上独立生长出一棵树呢。当然,故事新编,借旧瓶装新酒,另当别论。

【考场一类文】

和解

海淀区一考生

天色暗了,大栅栏商业街已亮起了点点灯光,游客们仍在这片同时散发着古老和现代的文化街区观光,而这一派祥和的氛围中,小店里的师徒二人却仍在剑拔弩张。

小王看着柜台另一侧的师傅,心中仍在暗自较劲,想借着这个文化节劝劝师傅,别再死守老掉牙的传统制作。小王和师傅一人站一个柜台,师傅卖他的老北京传统兔儿爷——骑大象老虎的,威风堂堂;他卖他创新的萌兔儿爷——樱桃嘴,眯眼笑。可到了晚上,二人各卖了十二个,仍未在传统和创新的较量中,分出个胜负。

另一侧的师傅老张叼起根烟,装作轻松地看着窗外,而心中也在犯嘀咕,“这老手艺,老文化就非得变得不像样才能传下去不成?”

店门开了,一名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子带着一名小姑娘走入这家摆满兔儿爷的小作坊。老张心想不好,年轻人喜欢潮流,怕是要买那“萌”的去。小王暗叫不妙,外国人买老玩意儿,没准更懂行,可能会挑个传统款式。二人各上前一步,同时开口道:“您好,老北京兔儿爷,里边瞧瞧?”说完,又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年轻的外国女子一愣,随即开心地笑了:“转了一天,可让我找到了。今天来这儿,专门就是为了买这个小兔儿爷!”她又补了一句,“别看我是外国人,我可会说北京话。”

小王和老张争先恐后地给她推销起自己站的柜台里的兔儿爷来。小王争着讲他配色的明亮可爱,老张抢着说他形象的寓意深厚。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却都忘了一旁随行的小女孩。她转了一圈,举起一个圆脑袋,樱桃口的小兔儿爷说:“妈妈,我要这个!”

老张一惊,叹了口气,小王则欢天喜地地为兔儿爷做好了包装,看来,今天这场较量,就要结束了。年轻女子摸了摸小孩的头,“那就送给太爷爷你挑的这个吧。”

“太爷爷?”小王一愣。

“对呀,太爷爷九十岁了,人在台湾回不来,总是念着小时候生活的北京城,说串胡同,逛厂甸,听鸽哨,八月十五请兔儿爷……这两年,年龄大了,说话也不清楚了,我就想着给他送一个老北京兔儿爷,让他想想家乡。”

小王看了看两个柜台满满当当的兔儿爷,对面的老张看着他,那目光像说“你就给人老爷子送这个?”而身旁,小女孩又摸着可爱的新兔儿爷爱不释手……

“那这样”,小王下了决心,走向师傅的柜台,拿出了一个守着正阳门的传统老兔儿爷,“我呀,再送您一个。孩子选的,她留着,这个,算我送给老爷子的。”

“呀,那真是太好了!”年轻女子开心地笑着,“等她太爷爷看到两个小兔儿爷,一个老一个新,一定会对传统的北京文化充满信心的!”

“问老爷子好,您告诉他,甭管老的新的,只要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一定会把它传承好!”老张也笑了。

就这样,店里的兔儿爷,大小新旧,都摆到了一起,那记忆中的老模样有了灵气,而新形象的小玩意儿也添了底蕴。不论是三瓣嘴,还是樱桃口,都和和美美地讲着文化古都的故事。

【评点】开头在一派祥和氛围中师徒二人剑拔弩张:师傅卖老北京传统兔儿爷,徒弟卖创新的兔儿爷,传统和创新的较量不分胜负。关键时刻,一名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子带着一名小姑娘,师傅二人心理活动合情合理。小姑娘喜欢樱桃嘴的萌兔儿爷,徒弟自然得意,但得知这是为90岁的太爷爷挑选礼物时,徒弟内心起了冲突:太爷爷从小生活在北京,而今在台湾,自然是怀念老北京传统的兔儿爷,觉得师傅的兔儿爷作为礼物才合适。于是,“三瓣嘴”与“樱桃口”的兔儿爷和解了,也就是传统与创新和解了,师徒之间的矛盾和解了,师徒内心的冲突也和解了。除了标题,全文没有用一个“和解”,但将“和解”表现得充分而有韵味。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表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主题,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能在考场上写出这样的佳作,让人惊喜。

和解

海淀区一考生

“又吵起来了。”妹妹撇嘴:“真烦人。”

我听见外头爸爸和奶奶的争吵,爸爸一直想给奶奶买一台智能手机,奶奶总是不愿意,说智能手机不好,吵着吵着,爸爸骂起来了:“这个时代没个手机寸步难行,你怎么总是这样固执?”

我的奶奶确实固执。从乡下老屋来了城市,她是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他不满意生活习惯就算了,他对智能设备是厌烦透顶,对智能化的时代是敬谢不敏。她总是说:“我们那没有这样的。”

我向来不喜欢她。她的白发,脸上的皱纹,黯淡的衣服和古怪的气味,总能让我想起“她们那”,那个在我脑海里是黑白破旧的时代。我老是和她吵架,嫌他烦。

妹妹在玩游戏。5岁的她操纵起人物来很是熟练。我觉得屋内有些闷,打算到楼下透透气。我换了衣服下楼,在花坛旁坐了一会,又走走,走到了超市里。

我买了一瓶水准备结账,看见我奶奶也来了。她要自己买菜自己吃,不和我们一起。我不想叫她看见我,寻了一个地远远站着。

超市里的菜市是绿色的,到处都是绿色。我的奶奶拿着红色的塑料袋,穿着皱巴的,单老人喜欢的花色上衣和黑色裤子,穿着布鞋。她看了又看,专把皱的菜拎出来放进袋子去结账。超市只有台子,要用线上支付的台子,没有售货员。我看见她的迟疑与困惑。她走了好几圈,寻了一个高个子男生问路。她只有男生的胸部那样高,看起来不到男生一半宽。她说话口音很重,男生不耐烦走了,她就站在那里,抓着袋子,呆呆看着人们汇聚到台子旁,又离开。

我觉得很心酸,便走去喊她:“奶奶,我给你结账。”她吓一跳,见着我又高兴了,把袋子给我。我们去了台子结账。她看我拿出手机,问我:“这个要用什么手机结账吗?”

我说:“是的。”

她嘀咕说:“我都不会这些。”

台子报出了价格,她又吓一跳:“这菜这样贵?”

我不知怎么说,说了句:“没事。”

我们一同往家走,她拎着那么个破塑料袋子和我讲她在老家种的菜。我也没有像以前一样打断她。她和我讲她的地,她下蛋的老母鸡,讲她以前是个种地能手。她是一个瘦小的,不到我肩的,大字不识的乡下老太太,但她能种出那样多的菜。

“你买个手机吧。”我说,“我教你用。”

她迟疑了一下,点点头。

我觉得,我们和解了。不单单我们,两个时代和解了。

【评点】此文写出了厚重的生活况味。奶奶从乡下来到城市而格格不入,她怀旧,不用智能手机,与家人发生矛盾,产生冲突,内容真实而有冲击力。这是无数个家庭的缩影。作者巧妙借助一个特定的场景来促成情节的转折:奶奶去买菜,没有智能手机而无法结账。“我”本想躲开,但目睹奶奶的困窘、无奈而觉得很心酸,于是帮助奶奶结账。回家路上,“我”不再打断奶奶讲她在老家种菜、养鸡,奶奶不再反对“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的提议。这样的和解,真切地触及人性、人情,深切地反映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