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宏村,一个小小的村落何以引得世人趋之若鹜,蜂拥而至?
因为当人们说到皖南徽派建筑它是最先被提及到的地方。它是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电影《卧虎藏龙》在屋顶打斗的唯美镜头出自这里。甚至这里还被乌龙为《爸爸去哪儿》拍摄地。现在大家就随着我的脚步走进宏村,领略一下它的不俗之处。
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先人按照风水学修建的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前依碧波荡漾的南湖。前水后山,这在风水学上,是典型的旺山旺水局。清晨与傍晚这里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古老村落,被形容为世外桃源。宏村的美在于它的徽派建筑特点,徽派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将建筑与周围的山水、林木等自然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自然、宁静的氛围。
作为九华山与黄山之间的休整,在这个清朗的秋日,我和宏村进行了一场不期而遇的约会。未进入古村之时,却先与村前的南湖迎面相逢。平静翠绿的湖面像一柄弯弓,弓弦向村,弓把向外,而湖中间的一座长长的堤坝和拱桥,像一支蓄势待发的利箭连接湖水的南北两岸。站在绿柳垂荫的南岸,向北望去,碧荷半池,虽荷花已谢,但倾泻的绿意,也为湖光增添了生机灵动的色彩。
对岸,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鳞次栉比,参差错落。高高的马头墙耸立在房屋两侧。徽派建筑不同于我们北方建筑,北方的房屋无论是芜殿顶、歇山顶还是普通的硬山顶房屋,都是“顶包墙”,即屋顶将墙面覆盖于下。而徽派建筑却有大量的“墙包顶”,即两侧山墙高于屋面,这就是马头墙。如今的马头墙有着一定的艺术特色,使用马头墙时,高于屋面的山墙,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马头墙有两叠式、三叠式,甚至较大的民居可以建成五叠式。上面覆以小青瓦,顶端座头有平的,也有飞檐翘角的。前者古拙,后者灵动。马头墙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具有防火的作用,当一座房屋起火时,有马头墙阻挡,不会波及其它,火烧连营。
在湖水南岸,有很多美术生坐在那里写生。宏村本身就是一副水墨画,学生们将它搬上画板,其实殊不知,他们也已经融入到水墨画中,这也是宏村风景的一大特色。
走过长堤和拱桥,向左一拐,就见一处规模宏伟的高门大院。你转遍整个村子从气派和规模上也无出其右。它就是“南湖书院”,以供宏村先民的子孙读书求学之用。可见宏村的先人们是多么重视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迈过古朴的大门,书院正厅是志道堂,只见正墙上书写着的是《朱子治家格言》,这篇格言中浓缩的古代中国人修身处世智慧。进入文昌阁,正厅中间挂有“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上有“万世师表”匾额,当年一批又一批学子前来膜拜。据说,在南湖书院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培养了大批学有所成的才俊之士,清朝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总理兼财政总长汪大燮,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出得书院,走进宏村幽深的小巷里。小巷窄窄,仅容下三两人并肩而行。两边是高高的马头墙,原本白色的墙壁已然斑驳暗淡,巷窄墙高,给小巷更增加了神秘之感。地上的青石板和旁边沟中的潺潺流水,仿佛在记录着悠远的历史,见证着时光的流逝,讲诉着陈年的故事。此时,一名身着天青色点缀小白花旗袍的妙龄少女从远处款款而来,合体的旗袍勾勒出曼妙的腰肢,她手撑一把油纸伞,略施粉黛,美眸含春。擦肩而过的一刻,一股淡淡的丁香味,氤氲在空气中,久久萦绕。
辗转来到“月汐”,一弯碧绿的池水闯进眼眸。一圈白墙、黛瓦、红灯笼的徽派建筑环绕在周围。当然其中有许多工艺品店和食品店,主人坐在里面售卖着希望和幸福。
坐落于月汐北面的汪家祠堂,是这里最大最主要的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居住在这里的汪姓人,在明清两代经商和做官的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的巨贾高官不知凡几。为彰显自己的成功,发财或告老还乡后,他们便不惜斥巨资修建豪宅,久而久之,就有了目前我们所见的规模。随便走进小巷里的庭院,也许就与曾经的某个巨贾或高官府邸不期而遇。这些宅院不仅正堂、回廊、厢房、书房、绣楼、花园等一应俱全,并且建筑物十分精美。这里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木雕、石雕、砖雕”丰富,镂金错彩,繁复之极。
一些略宽的巷子,成了商家的乐园。当然吸引我的就是一些地方特色美食。味道奇特的 “毛豆腐”,在铁板上煎的两面金黄,捡三五块放在碗中,拌入红红的辣酱,点缀几片绿油油的香菜叶。先不谈味道,这鲜艳的色彩也让人赏心悦目。色泽金黄,咸香酥脆的黄山烧饼吃了好几个我才知道里面包的是梅干菜,好像还有点“油滋拉”(东北名称,不知道这里叫什么,甚至都不能确定是不是)。类似葡萄,据说是叫作“树莓”的野生小果,特别甜且无籽。还有那叫作“八月炸”的野果,你八月不炸,九月不炸,十月炸什么?我敢吃嘛!
总之,清澈的湖水和婀娜多姿的风光,独特的皖南徽派建筑,古朴雅致、宁静祥和的氛围,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宏村,翘首以盼,等待您的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