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已经向联合国发出信函,要求将土耳其的英文名更正,以后将不再使用现在的英文称呼。其实土耳其要改名一事已经闹了有大半年,去年年底,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颁布了总统令要求修改土耳其的官方英文名称。
时隔半年,联合国终于批准了土耳其在所有官方文件中更改本国名称的请求,不过有媒体认为,土耳其的改名计划没法一帆风顺,因为拉丁字母里没有土耳其要求修改的音标符号,这会给国际机构更改注册名带来不小的麻烦。好好的名字叫了100多年了,土耳其现在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改名呢?改了名,又会给土耳其带来怎样的改变?
因为土耳其的官方英文名称“Turkey”,和英语中的“火鸡”是同一个单词。没错,就是美国人过感恩节时桌上的那道主菜。以至于在很多影视形象中,土耳其常常被看作是一只“土鸡”。而且这单词在北美俚语中还有“失败”和“蠢货”的意思,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认为这样的无端联想有损土耳其的国家形象,所以才不遗余力地要给土耳其改名。
英国媒体认为,土耳其放弃使用了100多年的英文名称,这个举动也意在缓解以英语为主的外交格局,是政治身份的一种表现。目前的世界逐渐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土耳其的改名不只是出于自信,也是追求自主和尊重的信号,和前不久印度总理在国际会议上坚持用印地语发言一样。
白俄罗斯驻华使馆也曾要求将汉语的官方名称改成“白罗斯”,以示和俄罗斯的区别,同样是不希望被看做是俄罗斯的附庸,反映了独立自主的追求。土耳其也向来有复兴奥斯曼帝国的雄心,从国家名称上获得外界尊重自然是其中一步。
但是,土耳其如何跟火鸡扯上了关系,目前还没个定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五百多年前,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商人将西非原产的野生珍珠鸡带到了欧洲市场。当时的英国人就将这些鸡称作“土耳其公鸡”,时间长了就简化成了“土耳其”。后来英国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发现了居然有外形类似“土耳其”的鸟类,机缘巧合之下就混为一谈了。
只是反过来看,土耳其的格局似乎还是小了,哪怕是“土鸡”又如何?因为当国家实力够强大的时候,其实反而不用在乎这些繁琐的细节了。比如法国常被称作“高卢鸡”,这形象也不见得有多高雅,法国倒也从来没有过异议。因为高卢鸡不仅是法兰西帝国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还融入了民族图腾之中。正是随着法国的强大,才让全世界对“高卢鸡”的印象有了颠覆性的改观。
同样的还有英国的绰号是“约翰牛”,来自于英国人的自嘲;美国两党分别是“驴党”和“象党”等等,俄罗斯在网络中常以毛熊的形象出现等等,让人在关注严肃的政治和历史话题时,更多了几分诙谐的乐趣。
当然了,虽然此前有舆论认为土耳其的改名之路困难重重,但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比如老一辈人可能还记得非洲有个国家叫“象牙海岸”,现在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这个国家其实就是今天的“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之所以能改名成功,是因为原来的名字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带有一些歧视的意思。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土耳其的改名诉求还是可以收获一些支持的。只是归根结底,名字还是次要的,打铁仍需自身硬,立足发展打造一个强盛的国家,大家自然会高看你一眼。